本文转自知乎,来自机构帐号:KnowYourself。原文发布于:如何科学地传达出“拜托,我和你不熟”
遇到有人挡在路中间时,他总是礼貌地先说一句,“不好意思,借过一下”,而不是直接拿手把别人拨 / 挤 / 撞开。
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,他从不强行提供帮助;而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,他会力所能及地提供帮助;不仅如此,他也从未对自己所提供的帮助急于邀功显摆、自以为是。
在自己情绪低落的时候,他也找朋友宽慰自己,但并不是无休止地把朋友当做缓解自己情绪的工具,像祥林嫂一般反复喋喋不休自己的遭遇。
……
这样的人是不是会让你觉得很有教养呢?这些体现一个人教养的细节,其实来自于他健康的边界意识。换句话说,当一个人有健康的边界时,他就能够分辨自己的行为有哪些是合理的、安全的、自己可以如何对待别人、别人又该如何对待自己等等。
个人边界不仅包括身体上的,也包括情绪上的(Whitfield, 2010):
身体边界(Physical)
这指的是一个人对他人在私人空间及身体接触方面的考虑,体现在一个人的衣着、语言 / 身体语言、行为等方面。
一个身体边界意识好的人,类似之前有答主提到的,他会在公共场所避免自己高谈阔论吵到他人,他能够根据自己与对话方的亲疏程度、社会关系来调整双方的对话距离,既不会让人感到疏离,也不会无意中越界,侵犯到他人的个人空间,使对方感到不适。很显然,这样的人就会让大家觉得是“有教养”的。
心理边界(Psychological)
心理边界指的是一个人能在情绪、行为、想法等方面独立于他人,体现在一个人既能够对自己的情绪行为负责,不会使得自己的情绪伤害到他人,也不会轻易受到外来他人言语、想法和行为的影响;同时,也不对他人的情绪行为过度负责,过度干涉他人的生活。
健康的心理边界会让他人觉得你是有教养的、情绪成熟的,相反,当一个人无法对自己的情绪行为负责时,他便很容易让人觉得是“没有教养的”。
这是为什么呢?
1.当一个人无法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负责时,他可能会过度依赖他人或提出过分的要求
当一个人不能对自己的情绪行为负责时,他就像《欢乐颂》中的樊胜美,把对生活的全部期待都压在男朋友身上,放假不方便工作就是不够为两个人的未来努力,工作忙没发及时回复她的消息就是“我需要你的时候你都不在”。
又或是《我的前半生》中的罗子君,做全职主妇时就是依赖丈夫,每天买买买、无所事事,甘于自己精神世界的匮乏;离婚后没有再开启自我成长、浑浑噩噩,找工作靠闺蜜和闺蜜的男友,已经习惯了靠别人解决问题的子君似乎没有意识到,自己已经在滥用别人的帮助,让别人替自己负责。
这些人总是把自己所有的欲望、需求、情绪(尤其是负面情绪)都加诸在他人身上,需要别人为自己负责,甚至认为他人有义务解救自己于水火。不仅如此,一旦对方没能及时给予他想要的帮助时,他便会认为对方不够爱自己、对方“罪不可赦”,从而对对方颐指气使,甚至撒泼打滚。这就很难让人把他和有教养的人联系在一起了。
2.当一个人总对他人的情绪和行为过度负责时,他便很有可能过度干涉对方的生活
那些对他人情绪和行为过度负责的人,往往总想要拯救身边的人,为他们解决人生问题(Cole, 2012)。
比如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那一类“爱管闲事”的人。
隔壁邻居:“小伙子做什么工作啊,工资多少啊?哎呦这可不如我孙子……”
远房亲戚:“小姑娘家家的做这么辛苦的工作干什么啦,赶紧回来嫁人么好了。”
社区阿姨:“噢呦,你都嫁过来这么久了肚子怎么还没有动静啊,是不是...小刘不行啊? 噢呦,不要和阿姨客气,我不会给你往外讲的!我同你说噢,有个老方子很灵的,回头我抄给你!”
……
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。他们对他人的情绪、行为甚至整个人生都过度负责,总想着像救世主一样解决别人家的问题,尽管也许是处于热心,但这种缺乏“个人边界”的行为就难免会让人觉得是“缺乏教养”的。
一个有“教养”的人,从某种程度上说,就是那些能够认清自己的个人边界并尊重他人的个人边界的人。有没有一边看一边自省——自己是否也曾在不经意间做了一些触及了他人边界的事情呢?
已有 220477 位网友参与,快来吐槽:
发表评论